秦飞出席《绿水青山看中国》开机仪式暨生态治理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9-08-10

字体:

返回

    8月8日,由内蒙古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主办的《绿水青山看中国》之《绿美霍林郭勒》开机仪式暨矿山生态修复专家座谈会在美丽的科尔沁草原举行。新华社主任记者巩彭生、中国治沙暨沙业协会会长杨文斌,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原副巡视员王剑民、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马玉明,内蒙古社科院首席专家潘照东、宇航人工程师辛基洛夫、沙产业草产业协会会长张卫东与秘书长刘艾君,《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于德福以及内蒙古融媒网、霍林郭勒市副市长聂文辉、宣传部副部长迟佳婧、自然资源局局长孟凡达等出席。聂文辉致辞,东达蒙古王集团党委副书记秦飞出席在座谈会上作了《沙产业在中国的创新实践》主旨发言。

座谈会现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内蒙古视察时所作的重要指示和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集中 集约上找出路,在产业链上做文章,更好地推广沙产业草产业,向各地和世界介绍内蒙古在生态文明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典型经验,不断加强土地沙化和荒漠化防治工作,筑牢祖国北疆靓丽生态屏障,守护好一方蓝天净土,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批准,《绿水青山看中国 一带一路沙草行》大型文献纪录片于2018年6月正式开拍,目前第一集《沙产业不以绿色画句号》已在内蒙电视台多个频道播出,取得了较大反响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张卫东现场发言

    治沙又治穷,治沙生绿又生财,荒漠变黄金。在库布库沙漠上,东达集团将钱学森沙产业理论进行了成功实践,带动了10多万农牧民稳定持久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绿富同兴”的金光大道。秦飞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东达集团的成功经验和沙产业模式。企业总投资3亿多元建设了多个沙柳基地,改良了100多万亩沙化土地,让沙漠变成了取之不尽的“绿色银行”。总投资4亿元建设的沙柳刨花板厂带动周边农牧民种植沙柳几百万亩并人均增收2000多元,大户收入到达3-5万元。“风干圪梁”曾是黄沙遍地、自然条件极度恶劣的地方。企业投入60多亿元,建成集生态治理、文化旅游、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扶贫移民、新农村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打造了两大循环产业链,配套建设了30多个项目,让曾经贫穷绝望的地方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了中国内生城镇化的典范,同时也完美实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

秦飞(左二)在座谈会现场

    目前,企业正在进入矿山修复与治理项目,积极对接各类资源并转型升级。未来3-5年,东达集团将致力于打造一家社会责任型企业,以绿色发展为引领,通过实施 “生态+种植+养殖+有机+扶贫+旅游”的“6+”战略,在产业聚集、延伸、升级中实现经济效益叠加和长久实效、精准扶贫。
    座谈会结束后,秦飞接受了内蒙古融媒体的采访。

(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