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产业不以绿色画句号东达蒙古王集团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19-06-11

字体:

返回

   治沙又治穷,生绿又生财,荒漠变黄金。在库布其沙漠,东达蒙古王集团将钱学森沙产业理论进行了成功实践,把曾经绝望的“风干圪梁”变成了充满希望的“风水梁”,带领12万人在双引擎驱动下迈入了致富门。

   生态扩镇移民 产业拉动扶贫 

   在库布其沙漠东端,红日刚刚升起,绿树成荫、高楼林立的达拉特旗风水梁镇已是车水马龙、一派繁华忙碌的景象,一辆辆小汽车、三轮车、小货车从四面八方驶向饲料厂、肉食品厂、刨花板厂、滴灌厂,他们都是园区的养殖户;大片整齐划一的獭兔养殖基地里,3000多养殖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打扫兔舍、投喂饲料、查看幼崽……任谁也不会想到,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个黄沙漫漫、荒无人烟的“风干圪梁”。

   “风干圪梁”曾经是个黄沙遍地、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极度恶劣,让人绝望的地方。2005年,准备大展拳脚的东达蒙古王集团负责人赵永亮给那里重新起了一个名字“风水梁”,一字之差,却改掉了生存的绝望,改出了生活的希望。现如今的风水梁规划面积111.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53平方公里,是一个集生态建设、文化旅游、有机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扶贫移民、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在园区起初的产业发展和带动致富上,赵永亮、赵智强父子俩从来都不缺少想象力和钻研精神。有一次,父子俩发现獭兔喜欢在干燥的地方生活,于是父子二人萌发了发展养殖獭兔的计划。一窝兔子一年能繁殖几十只,獭兔浑身是宝,而且沙柳的嫩叶也是他们的美食,正好沙漠里沙柳有的是,养多少兔子都有吃的。在经过仔细研究和市场调研,并且试养了一批后感觉效益很可观,父子俩决定要建一个全国最大的獭兔养殖基地。

    为此,赵永亮在风水梁打造了生态种植与生态养殖两大循环产业链,主导产业是獭兔养殖,目前已形成獭兔500万只,貂、狐狸、貉子等特种动物4万只的规模,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皮草服装厂、特种养殖场、肉食品加工厂、钱学森沙产业博物馆、獭兔研究院等30多个项目。

    “不要小看了这些獭兔,它们每年能给我带来5到7万元的收入,企业给我们提供了非常便利的‘五保’条件,所有的住房兔舍都是免费的。你看,这些最少也能卖8000多块钱。”排队等着卖獭兔的养殖户樊存高兴地说。

    郝志强父辈是风干圪梁的老村民,由于生态恶化,全家人迁到了外村。2008年中风后为治病花光了积蓄,还欠下1万多元外债,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2010年春听到消息后返回老家开始养獭兔。“看我们家太穷,东达公司借给40多只种兔让我们起家,第二年秋天就还了本,还净赚下900多只兔子。第四年看病的债就还清了。”郝志强的媳妇抹着眼泪说:“我们家这口子一下子成了废人,我们一没本钱,二没技术,真不知道该咋生活,真的是多亏了他们。”

    “全国许多地方没有资源、没有好的模式和方法,很多贫困户找不到致富路,而我们己经成功带领众多农牧民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赵智强充满信心地说。

     像郝志强一样的养殖户还有很多,他们都在这里找到了稳定的致富门路。这里先后吸引了来自全国12个省区的农牧民集聚,獭兔养殖户年均收入5-7万元,大户超过了10万元,老婆养兔子、男人打工的养殖户收入则更为可观,1万多移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曾经风沙肆虐、飞鸟绝迹的风干圪梁现在已成为投资创业与富民安居的乐土。

     治沙扶贫联动 奉献大爱情怀 

     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的“五个一批”脱贫战略中提出:要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人人参与的大精准脱贫格局。

     赵氏父子对沙产业与精准扶贫进行了创新升级,制定出“生态+种植+养殖+有机+扶贫+旅游”的“6+”战略,并通过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带动1万多贫困人口就业创业,做到了“产业拉动脱贫一批”;与政府协作,将沙区恶劣环境中的群众搬迁到风水梁和兴安盟百利舸园区创业发展,做到了“异地搬迁脱贫一批”;对沙柳进行深加工,全力维护生态建设成果,充分保证种植户利益,使十多万沙区贫困人口实现增收,做到了“生态建设脱贫一批”;先后建立了多所院校、小学和幼儿园,为学生减免学杂费,对贫困农牧民进行免费培训,在各类教育事业中捐赠款物8000多万元,做到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免费给养殖户提供住房、兔舍、沼气池等生产生活设施并提供“五保”服务,做到了“企民利益联结脱贫一批”,探索出一条极具当地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精准扶贫新途径,让一万多名贫困农牧民在生态链、生物链、产业链、产品链上实现了脱贫致富。

     他们还在当地积极参与了“百企帮百村”脱贫攻坚行动,通过与贫困村结对子、与贫困户接链子、给合作社搭台子、为农牧民引路子,帮助贫困村谋划产业振兴,为农牧民脱贫创造良好条件。通过采用订单采购模式与王爱召、公乌素等8个村合作成立了合作社,东达蒙古王集团目前投资的滴灌厂、粮食加工厂已进入试生产,酒厂、农家乐、农贸市场、电商平台等项目也正在筹建中,集团还投入3000万元建成了鲜食玉米加工厂,2018年收购的200万棒玉米已全部售完并提前向农牧民预订了2019年的1000万棒玉米。

     此外,东达蒙古王集团还在各类民生事业中投入资金120多亿元,累计为国家与地方缴税40多亿元,安排了50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每年出资60万元成立了救助农村牧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促进会,由此挽救了260多个家庭的命运;为扶持养殖户发展,先后投入补贴资金30多亿元;与政府合作总投资13.5亿元扶贫兴安盟,在科右中旗建设了东达城乡统筹示范园,带动了1000多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捐资共计1000万元;还为各种急难险困捐资8000多万元……先后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林业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全国扶贫重点龙头企业”“福布斯中国荒漠化治理绿色企业”等多项荣誉。

    这一组组数据见证的,是一个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民谋利、无私奉献的大爱企业情怀。
 
鄂尔多斯晚报记者(刘俊平)